我入党,是经过考虑的,而且入党以后,自己觉得已非昔比,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,而是要专干革命。
——陈云
1905年6月13日,陈云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练塘镇的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。陈云的童年十分不幸,两岁丧父,四岁失母。后由舅父母收养,改名廖陈云,并抚养长大。
陈云1995年初同女儿陈伟兰的一次谈话中说道:从青浦到上海,这是我人生中间,非常重要的一段,这步迈出去以后,才有机会接触到共产党,才有这一生。
陈云指出,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,这9个字似乎是很容易念的一句口号。但脑筋里想一下,这9个字就很沉重,尤其是“底”字。这里头有三件事情:
一.共产主义;
二.为共产主义奋斗;
三.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。
他不消沉,不后悔,不悲观,将自己的全身心贡献给党的事业。他为人处事非常严格,在经济上一定是干干净净,做人一定要老老实实、本本分分的,公家的钱一分不动。
作为党的干部,就是要讲大公无私、公私分明、先公后私、公而忘私,只有一心为公、事事出于公心,才能坦荡做人、谨慎用权,才能光明正大、堂堂正正。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,都与公款、公权有关系。公款姓公,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;公权为民,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。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,做到公私分明、克己奉公、严格自律。
陈云同志的前瞻思维:
一.抓长远、谋发展
二.抓基层、打基础
三.抓关键、促引领
四.抓细节、重落实
陈云同志曾经说过:“领导机关制定政策,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,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。”又说:“片面性总是来自忙于决定政策而不研究实际情况。”
陈云同志坚持问题导向,运用正确方法,注重深入基层,注重调研细节,确保调研成果的真实性,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成效的标准,坚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。
王鹤寿曾经说过:“他从不做老好人,他总是旗帜鲜明地与危害党的思想、行为进行不妥协的斗争。”
我们要明初心、问初心、守初心。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,改革发展稳定、内政外交国防、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、提高斗争本领。